小時候,習慣很早就到學校,坐在課桌上,被一眾同學簇擁著,肆無忌憚的
講述自己昨晚做的彩色夢。一直到上課鈴聲響起,才不情願的挪回自己的座位。
那時候,在嘈雜的早讀聲中,我常常走神: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做一名老師,早
自習取消大家無聊的朗讀,讓同學們盡情分享自己有趣的夢。

  傻傻的自己還沒來得及做好心理準備,就發現,我已經到達當年那樣憧憬的
年紀。上班總是卡著時間到,木著一張臉,忙忙碌碌,到太陽下山。回家的路上,
悄悄地回憶自己長大後的這一天:瀏覽了國際國內重大新聞;聽聞了同事家長裡
短;製造了各種計劃方案文稿……經歷的這一切似乎都是別人的世界,怎麼一直
忽視了最最親近的自己--我在做什麼?為了什麼?我想做什麼?更別提與別人
分享自己的夢語。

  這,就是長大嗎?失卻天真的同時不小心也失了思考、走神的空隙和心情。

  小時候,尤其記得寒風凜冽的冬晨,天空剛剛微微亮起,我和妹妹一人捧起
一片烤饃片,在人煙稀少的鄉村土路上說笑著以蝸牛的速度奔赴村子北面的學校。
薄薄的饅頭片,在火爐邊熏烤了一夜,酥脆、焦黃,還帶著一股難得的暖熱氣息,
小心翼翼的掰下一塊,放進嘴裡,頓時感覺口中滿溢全世界的幸福和滿足。那時,
我一直奇怪:這麼好吃的東西,為什麼爸爸媽媽會不稀罕?我們長大了是不是也
會不喜歡這種味道了呢?

  陰錯陽差,長大後學習廣告專業的自己,開始去體會各種品牌的意境,居然
不知不覺間忘卻了去關心食品的本味。冰激凌,就覺得哈根達斯美味;巧克力,
總是不自覺的買了德芙;甚至做可樂雞翅使用的可樂,也想當然固執的認為百事
的味道應該更好些……任何入口的東西,品牌成了第一選擇要義,總是在美好的
廣告畫面中想像到底是如何美味,總是用心用腦子在品嚐,卻忘記了接觸食物的
第一個關口其實是舌頭,是嘴,是實體食物本身的味道。現在想想:再貼心的品
牌定位,再美妙的廣告設計,沒牌子的烤饃片帶給我心底那種真實而強烈的幸福
感,從來沒有再出現。

  這,就是長大。超市裡各種口味各種品牌的烤饃片多了,但是味蕾和心境永
遠留在了那個陽光還未明朗的冬日清晨。

  ……

  我們就這樣循著兒時美好的願望長大了,卻發現,不經意的成長,使周圍的
世界變得倉促了許多。真正長大的我們,原來都沒有能力滿足兒時簡單執著的夢
想,甚至沒有了資本去體味兒時已經擁有的幸福。就像兒時總也不能理解朱自清
先生的那句:「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麼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呢?」

  突然,想生個孩子,為了讓他慢慢成長,不要像我一樣後知後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蓮の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