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我一直信奉著這樣一句話: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在我的記憶中,這是父親經常說的一句話。  

父親是個讀書人,念過私塾,上過中學,寫得一手端莊娟秀的毛筆字,平時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寫字。他出身於大戶人家,卻沒有富家子弟的惡習。他心地善良,為人正直,只是性格有些軟弱,膽小怕事,一輩子安分守己,與世無爭。性格上的懦弱,加上時運不濟,世道艱難,因而命運坎坷多舛,很不得志。他早年的生活比較富裕,豐衣足食,中年以後,家境中落,只得溫飽,晚年生活則是貧寒清苦,窮得一天只靠兩頓沒有什麼油水的飯菜來支撐有病的身軀,艱辛地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裡度過。  

當我十三歲時候,父親氣喘病加重,整天咳嗽、喘息不止,家庭的貧困讓他連看病、吃藥的錢都沒有,只好強忍著病痛的折磨,拖著久病的身體苦苦度日,直到最後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走後,根本不可能給我們兄弟姊妹留下任何點滴物質財富,唯一留下的,只有他的諄諄教誨。  

父親學歷不算高,但是他是一個有學識和有見解的人。在父親的教導中,讓我們常常記起的,是他反覆念叨的這句話:「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我不知道父親為何特別欣賞這句話,這也許是生活的無奈給他留下的一番感慨,也許是人生經驗的長期積累,也許是他清高品德的真情流露。  雖然父親中年後的日子過得甚為艱難,家裡的景況幾乎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但父親始終保持著順其自然的心態對待周圍的一切,從不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依然心平氣和,安之若素,從容淡定。 

 那時候,我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初中生,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年,知識有限,生活閱歷不多,自然難以理解「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話的真正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歷練的加深,終於漸漸懂得了這句話所包含的道理。後來書讀多了,才知道父親時常說的這句話,原本出自清代文人陳伯崖所寫的一幅楹聯,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父親引用此對聯時,好像有意將「愜」換成了「泰」。我想,父親這樣用詞必定有他的道理,或許他認為對於個人而言,生活中的「事能知足」並不一定帶來「愜意」、帶來快樂,倘若用「愜」字來形容,未免過於理想化,有些言過其實,與現實情況並不相符,也不夠準確。所以不如換作「泰」,因為「泰」作「平安、安寧」講,這樣一來就更加合符常理,也更加貼切。  

至今想起來,父親留下來的這句話,真不失為修身養性、為人處事的金玉良言。縱觀人世凡塵,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不可能六根清淨,芸芸眾生,世俗生活,私心雜念總是難免,任何人都不能超脫。即使是看破紅塵,出家修行的人也不例外,只是他們出於信仰,某些俗念受到了嚴格的清規戒律的限制而已。  

現實生活中,功名利祿、榮華富貴,五光十色的物質生活,在一些人的內心中是頗有吸引力的,而且,對這些東西的追求也似乎永無止境。有多少人為此絞盡腦汁,費盡心機,追逐爭鬥,竭盡全力去「奮鬥」終身。雖然,有的人因此而成為了既得利益者,風光十足,甚至得意忘形;但也有不少的人卻因此整天忙於算計,受盡了煩惱,以致虛度一生;有的人因此不擇手段,喪盡天良地去幹壞事,最終命赴黃泉,臨死之前才感到名利的可畏,物質的虛幻。人一旦私慾太盛,一心追逐個人的利益和享受,有權的人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貪贓枉法,貪污受賄,營私舞弊,腐敗成風;無權的人則去坑蒙拐騙,去偷、去搶、去放火、去殺人,為害社會,禍害人民。  

古人說,「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良田萬頃,日食三餐,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如果,一個人真正做到了「事能知足」和「人到無求」,那麼,他將是一個很有骨氣之人。 「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白在乾坤」,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獨善其身,潔身自好,故而,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就能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保持平衡的心態,一輩子不慕虛榮,不貪求,只求粗茶淡飯、布衣蔬食的生活足已。而且,也不會因為物質生活的己不如人,去羨慕別人,攀比嫉妒,患上世俗的「紅眼病」,做出「憤世疾俗」的事情來。進而言之,如果大家都能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作為生活的準則,並且付諸實踐行動中,那麼,人人都將會安分守己,安富尊榮,不爭不鬥,和睦相處,每個家庭、整個社會,乃至全世界也會和諧安定,天下太平。  

不言而喻,在這句話裡的「知足」與「無求」,是對物質和私慾而言,並非指學業、工作、事業上的不求上進,不思進取。  

人們常說:捨得,捨得,要有捨才有得。人生中的哲理告訴我們,要有所放棄才會有所獲得,有所不求才能有所求,知足才能達到無求,無求才能安於知足。  

人的一生,貴在精神,卸下包袱,輕裝上陣,生命不止,自強不息。 當然,人生在世,衣食住行,不可能將功名利祿和物質享受一股腦兒地全都拋開,人們總希望過上好日子,生活得更幸福。但是,對於這些來自外界的身外之物和誘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保持一定的警覺。 「欲除煩惱須無我,想求功名莫貪心」,物質生活要知足,功名利祿不要去奢求,若是做到了「無慾無求」,品格自然高尚。可是,在現實中,這樣的標準終究是難以達到的,不可能人人都做到。  

所以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話中用了「能」,又用了「到」,沒有把話說絕,留有餘地,只是勸戒後人,時時刻刻都應該警示自己,只有努力做到「知足」,才可以達到「無求」的境界;並且,工作和生活中,以此來勉勵自己,作為個人修身養性的方向和目標,淡泊名利,提升品德,做一個胸襟豁達、思想高尚的人,做一個對社會、對民眾有用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蓮の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