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美食和外來客人打的第一個招呼,永遠不是羊肉和美酒,而是一碗濃釅的奶茶,旁邊還有「奶豆腐」、「奶皮子」、「黃油」和「奶渣子」等等三親六戚作陪。
取於自然又融入智慧的奶茶,別具蕩氣迴腸的的塞外風情。
(奶皮子)
從呼市一路向北一千五百里,一路尋訪牧民。在蒙古包、大小餐廳裡吃到了各式各樣的奶製品。
一方水土一方人。茫茫的大草原,天然的大牧場。蒙古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食畜肉、飲畜奶,是當之無愧的「牛奶專家」。
草原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奶茶飄香。在內蒙的日子裡,每頓飯,只要一落座,熱騰騰的奶茶就端到了面前。
旅途飢渴勞頓,高熱量高營養的奶製品,就是最好的體能補充食品。
在這只蒙古包裡,吃到了牧民家裡的「內蒙早茶」,更親眼見識了「奶豆腐」的全部製作過程。
奶豆腐,蒙語稱做「胡乳達」,分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兩種。
女主人提著一桶剛剛擠好的鮮奶來到蒙古包裡。
土灶上一口大鐵鍋,旁邊是一個大罈子。除了一把火一口鍋一隻勺子,製作奶豆腐什麼作料都不需要。
添柴燒火。新鮮牛奶在不斷的加熱下,分出層次,上層是黃色的油水,下層變成像豆腐渣一樣的小塊狀。
需要注意的是,這牛奶是蒙家婦女剛剛從自家奶牛上擠下來的,在煮的過程中,只有淡淡的牛奶味道,並未聞到撲鼻的牛奶香。
牧民說,牛奶就是這樣的,太香的不是牛奶。很簡單,卻道破天機。很多盒裝的鮮牛奶喝起來醇香無比,實際卻離真正的牛奶可能差之千里,香的感覺都是「後天」的。
主婦一邊煮奶,一邊把表面的浮起的黃油和渣子撈到旁邊的罈子上,通過一個簡單的濾網,把油脂漏下去。剩下的奶渣仍然倒回鍋裡繼續翻炒。
牧民的奶製品是一個完整的系列。
上面凝結的脂肪經過過濾和煉製之後,就成為「黃油」。
鮮牛奶小火燒滾之後,用勺子不停地上下翻揚,待牛奶泛起許多泡泡時,將奶液慢慢冷卻之後,表面形成的蜂窩狀麻面的奶脂就是「奶皮子」。奶皮子搭配著白糖卷在油餅裡,香酥可口,非常好吃。但做一斤奶皮子,需用去八斤鮮奶,所以經濟條件一般的牧民,是不大多做奶皮子的。
奶豆腐,就是牛奶經過熬煮凝結出的固體成分,再擠壓去水份裝模成形而成。
剛剛豆腐渣一樣的小碎塊,經過不斷的炒制,逐漸凝固成大團。
內蒙大嬸取了一個分成2個格子的木盒,把奶豆腐盛進去,壓實。
給個特寫。
炒完奶豆腐之後,鍋裡、勺子上都很乾淨。
這兩塊奶豆腐,用了大半桶鮮奶才炒出來,純度非常之高。
奶豆腐在奶茶裡泡一泡,奶香濃郁,是牧民最愛吃的食品。
出遠門的時候,帶塊奶豆腐可以當成乾糧,既解渴又充飢。
牧民的豐盛早餐,也可以當做「蒙式早茶」。
一般都會有奶茶、奶豆腐、油炸的麵餅,還有一些羊肉。
牧民幾乎每頓飯都少不了「奶」和「肉」。草原溫差極大,即使中午穿單衣,早晚也要捂上厚外套,所以高熱量的食物必不可少。
關鍵的是,草原上天天吃如此高熱量的食物,也並沒有見到什麼胖子。倒是在城裡,人們嚷著KEEP FIT,還是不斷在虛胖之中。
奶製品家族其他成員。
酸奶,很濃稠,旁邊配著白砂糖。因為實在太濃厚了,不能喝,只能吃。
酸奶可以幫助消化牛羊肉的肥膩,和奶茶一樣,調理腸胃。
蜂窩狀的奶皮子,因為製作起來使用大量牛奶,身嬌肉貴。
奶皮子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夾進油餅裡吃。
奶豆腐切成條,有點韌勁,可以泡在奶茶裡吃,也可以直接放進嘴巴裡嚼。
草原「油炸鬼」。這油餅如此漂亮,一見就知道不是出自牧民之手,這是在錫林浩特一家餐廳裡喝到的「蒙式早茶」。
內蒙人好像不炸油條,油炸鬼的形式除了剛剛的油餅,還有這種不規則的「麻花」形狀。都是搭著奶茶一起吃的。
早茶裡,還有大盤的沙蔥羊肉餡蒸餃和羊肉包子。內蒙的早晨空氣清冽,氣溫很低。
但一籠包子餃子下肚,加上一碗熱騰騰的奶茶,身體就會迅速暖和起來。
當地的人們,早上即使不吃如此的花樣早餐,也一定會喝上兩碗奶茶。能頂上大半天,又抗冷又抗餓。
在探奶製品之餘,也要吃點別的搭配。
大塊的新鮮羊肉,用鐵簽子串起來烤。
這樣的大塊吃肉,過癮。
還有更生猛的。想像一下,草原上一定盛產各種昆蟲,高蛋白,調節口感吧。
不過,還是十分的敬畏,只是瞻仰一番,不敢下口。
在錫林浩特城邊上,吃到了爆美味的「山楂果凍」。和京津一帶的炒紅果還有差別,不僅外表非常整齊,裡面的山楂也很入味,酸甜可口。無論男女,都愛不釋口。一路吃了那麼多的奶和肉,這口酸甜開胃的甜點,實在是太體貼腸胃。
部落格廣告行銷
- Aug 19 Fri 2011 20:36
深入錫盟覓「奶」香--草原牧民「奶豆腐」大探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