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世界」看不清鏡子裡自己的臉?這時,你是名副其實需要祛濕的「濕人」。 記者 何建 攝
早春潮濕
少食:蝦蟹、芒果、榴蓮等濕熱、滯膩之物
多食:扁豆、玉米、鯉魚、鯽魚、芡實等祛濕之物。
早春「回南天」大舉殺到,地面、牆板掛滿「淚珠」,濕漉漉讓人感覺不爽,腳底生寒。環境潮濕人也會受內傷變「濕人」,出現身體倦怠、胸悶、腹瀉、食慾差等「過濕」症狀。「濕人們」還愛發濕疹,出現關節疼痛。更不可以預測的是,濕氣可能長期潛伏體內,條件成熟就竄出來作亂,讓頑疾再次發作。
治未病中心林燕釗主任介紹,「回南天」潮濕悶熱,這在中醫中是一種「濕邪」,會由皮膚侵犯至體內。其實,不僅回南天,這類濕熱天氣嶺南地區常見,因而廣州人飲食總有諸多禁忌,不敢吃辣怕上火就跟這種氣候特徵有關。入鄉隨俗,「濕人們」確實得挑挑嘴祛祛濕。
不做「濕人」
熱帶水果少吃,祛濕玉米常食
所謂「濕邪之物」指的是該食物吃進肚子之後,人會產生「內濕」,出現多種不適症狀,如脹痛口苦、食慾差,肢體沉重等等。很多熱帶特有的水果如菠蘿蜜、榴蓮、芒果都屬於助濕之物。回南天濕氣重,大家不宜多吃,特別是當明顯感到環境濕氣帶來的不適時。林燕釗說,蝦蟹等海鮮也助長濕氣,想解饞別乘這個時候吃,不如用鯉魚、鯽魚這類有祛濕功效的水產替代。
廣州人愛煲湯煲粥,推薦大家在材料中加入玉米、薏米、芡實、扁豆,這類食材有除濕功效。推薦食譜有:玉米排骨湯、冬瓜煲老鴨、薏米扁豆雜糧粥等等,大家可以在食譜中靈活添加。
回南天大家都盼著出太陽,有太陽時不妨抓緊時間曬曬自己,曬曬毛巾、被褥,利用紫外線讓心情、身體、環境都不發霉,這也是祛濕的法寶。
防潮誤區 吃姜趕濕氣?
天氣潮濕,有人認為應該通過辛辣之物驅除體內濕氣,在飲食中增加生薑、大蒜、辣椒這類辛溫之物,這是錯誤的。
林燕釗說,驅寒不等於祛濕。上文推薦的玉米、扁豆、薏米、芡實等能祛濕性質比較平和,適合任何體質的人使用,嶺南地區濕熱氣候居多,不管是不是回南天,都可以加入食材。但選姜蒜這類溫補的食物則要依體質而定。如果本人是寒體,平日腹瀉畏寒問題多,可以多食用,獲得祛濕又驅寒的效果;如果自己是火氣大的熱體質,再吃「火物」反而增加身體濕邪之氣。除了可以選擇上述性平的食物外,還可選用土茯苓煲湯飲,這款「涼湯」達到祛濕目的。
關起門來抵禦濕氣?
「回南天」一開門窗湧入的熱氣流會讓地板起霧,關門關窗無疑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林燕釗說,回南天也要開窗通風。
房屋濕濕的確實麻煩,但關門閉戶,室內空氣差負離子少,細菌多也容易生病。即使這種天氣每天也應該開窗通風半小時,然後再關上門窗,採取其他措施除掉室內水汽。比如可以在人離開的情況下開風扇,用干抹布抹乾水珠,開一會空調抽濕。最忌門窗一天到晚緊閉,空調一天到晚開啟,極易誘發空調病,讓人精神疲憊無精打采。
地面潮濕,不鍛煉?
氣候濕,關節疼痛患者會增加。其實,老人們只要把健身場地選擇在空氣通暢、乾燥的地方是完全沒問題的。林燕釗說,春季太陽出來的時間提早,大家可以把健身時間稍微提前,但依然要等到天亮。
褪掉厚厚冬裝?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走在潮濕地面上人腿感覺陰冷,關節不好的人還會出現關節疼痛。所以,早春回南天大家別忙著換掉厚褲子,有關節疾病者更應注意保暖。
春季溫度確實升高了,但室內等陰暗處陽光照射不到溫度較低,所以自古就有「春捂」 的養生觀念。林燕釗說,從中醫養生角度講,春季氣候溫暖,萬物復甦即陽氣升發,如果穿著過少皮膚一遇冷毛孔收縮,不利於身體陽氣的升發。大街小巷,年輕的姑娘們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美腿。下身穿著過少,陽氣往上走,這類人更易出現上火之症。
部落格廣告行銷
- Mar 02 Tue 2010 16:17
早春人「濕」 少吃熱帶水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