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走出大學校門不久的年輕編輯,非常崇拜某女作家,求我寫了封引薦信,千里迢迢去朝聖。朝聖歸來彷彿突然長大了10歲,知道人間是怎麼回事了,知道生活是怎麼回事了,過去好長時間了,對那位女作家過的日子還感慨不已。她沒有想到自己心目中的文學女神、一代才女,竟然過著近於淒涼的日子--獨身一人,請了一個保姆,每隔3天才來一次,幫助收拾一下屋子,做一頓像樣子的飯菜。在保姆不來的日子裡,她便吃剩菜剩飯,或隨便胡弄一點,有一口沒一口。才剛50歲出頭,按理說正是享受成熟人生的最好時期,功成名就,沒有負擔,平靜自信,理應緊緊抓住中年的尾巴,好好享受成熟的生活和成熟的生命的種種歡樂。她沒有。早早地鬆開了手,提前以老年的心境安詳自然地迎接老境的到來。這是為什麼?她內心深處怎樣認識自己生活中的缺陷?是無可奈何地接受?還是就喜歡這種缺陷?
這位年輕的編輯也是女性,所以感觸就格外深切。曾引以自豪的滿腦袋現代意識,也受到強烈的震顫,以致動搖並生出許多疑問……
「少年夫妻老來伴兒」--為什麼年輕的時候稱夫妻,而老了就稱「伴兒」?「紅顏多薄命」、「賴漢子找好妻」……這些重複了千百年的俗話、套話,至今仍在重複,一定有它的道理。它成了創作上的一個很大的套子,歷代都有文人鑽進鑽出,套來套去,也說明生活裡還在不斷發生這樣的故事。這不能不說是優秀女子的悲哀。
用不著我來饒舌,打開現代社會這本大書,有多少「女強人」被無能的丈夫背叛乃至遺棄;有多少出類拔萃的女性擁有漂亮的容貌、事業的成功、足夠開銷的金錢等一切令人妒忌的東西,惟獨不能擁有令自己滿意的愛情,或者曾經有過但沒有全始終。
莫非愛情也是「高處不勝寒」?這裡難道有什麼規律可循?
對不同的人來說,愛情的份量也不一樣,從重達千斤到輕如鴻毛的都有。有人時刻準備用整個生命去愛,為了愛而生存,視愛情為人生的全部,為追求偉大的愛情即便毀滅了人生也無愧無悔。這是懸空式的偉大戀人,把自己整個吊在了想像中的愛情大樹上。任何愛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愈是優秀分子,由於智商高、知識多、想像力發達,這種主觀色彩就愈重。而客觀現實是,那種偉大的燦爛輝煌的愛情不是很容易能碰得到的。於是,視情感為自己惟一所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便鑄成了天下情人的悲劇因素。
愛情的輝煌在於浪漫,愛情的長久取決於清醒地對感情的把握--這是另一種人的愛情觀。不管講起來多麼動聽,寫在紙上多麼漂亮,愛情只是人類生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不是生存的全部。不論所愛的人多麼重要,也不可能取代一個社會。正如魯迅所說:「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普通人往往既需要愛,也不能離開養育這種愛或毀滅這種愛的現實世界。如果不是選擇死,而是選擇生,就不能排斥理智。理智是人類為了生存而付出的「沉重而又無可奈何的代價」,人要生存就不能沒有理智的幫助,不要理智就是取消人類的存在。當然,這裡所說的理智的「重大功用」,並不是單指用它來對付愛情。
然而,古典式或者浪漫式戀人所信奉的真正的愛情有三個特性:強烈、瘋狂、毀滅。這顯然是排斥理性的。
理性介入愛情,必然注重現實,講求實際。這很容易被指責為平庸,不懂愛情。而在愛情的波濤中翻船溺水的,常常是那些對愛情懂得太多的人,使愛情和不幸成了相等同的概念。這是因為愛情有欺騙自己的天性。
古今中外舉世聞名的愛情和各種藝術作品裡的愛情,就是一種美麗的誘惑。正因為真正的愛情難尋,人類基於對愛情的渴望才生出許多想像,編出許多故事,無形中給愛情定出了一種標準。倘沒有這個參照系,人間也許會少些愛情悲劇。實際上每個人的愛情都有自己的條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誰的都不一樣,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愛情範例不一樣,這才是你的。優秀分子極推崇獨特的風格和個性,愛起來卻喜歡跟別人比:你看人家怎樣怎樣……
追求理解,尋找知音--其實上帝造出男人和女人是為了讓他們相互愛戀,未必是為了讓他們相互理解。人際之間尤其是男女之間不可能有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徹底的全無保留的溝通。你理解你自己嗎?往往是似瞭解非瞭解會產生一種神秘的情感,成就愛情。一旦徹底瞭解了,優點視而不見,缺點一目瞭然,便會生出許多失望,吸引力喪失。如僅僅是一杯清淡寡味的白開水還算是好的,倘若再清澈見底地看到許多毒菌病塊,忍無可忍便會分手。所以,許多長久夫妻的長久秘訣,是愛對方的缺點。一個人身上的優點誰都喜歡,而缺點,尤其是隱秘的缺點,只有愛人知道,能夠容忍,當然包括幫助,幫助不好仍然是容忍。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習慣,形成了一種惰性,相互適應了。這種習慣和適應構成了一種深切的別人無法替代的關係,生理、心理上的一種完全的容忍、默契、理解,勝過浪漫的愛。雖然愛情的光環消失了,換來的是長久而平實的愛情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說什麼是婚姻?婚姻就是包容,包容婚姻的缺陷。
高調好唱,但不要說愛缺點,即使是容忍缺點對一個優秀人物來說,也是很困難的。聰明人愛挑剔,會挑剔。凡事都有個限度,不同的人、不同的愛情、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限度。如果容忍變成了一種下地獄般的痛苦折磨,豈不成了罪孽?有的人要看容忍什麼樣的缺點,看對方還有沒有值得重視的優點。對有的人來說容忍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對另一些人則是「夫唱婦隨」。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夫妻中的一個曾犯過嚴重的很丟人現眼的錯誤,鄰里、朋友還記憶猶新,可人家兩口子又一塊上街、散步、說說笑笑,日子過得還不錯。當事人、受害者比別人轉彎子還快,這是為什麼?一個女研究生熱烈地愛上了自己的導師,這位導師正值中年,是個有成果的名人。他的夫人知道了,不氣,不躁,找到了那位研究生,心平氣和地問她對自己的導師知道多少?他有名氣,有成就,別人很容易看到他的優點,很容易喜歡他,愛他。這位夫人又列舉了只有她才知道的他的許多缺點和身上的疾病,講了自己是怎樣忍辱負重地幫助他,照顧他,使他有今天還有牢靠的明天。最後她坦誠地問研究生:「如果你自信能比我做得更好,我就撤出,成全你們。」結果,在這場感情糾葛中撤出的是那位研究生。她沒有把握在成了導師的妻子以後還能長期忍受他的缺點和那討厭的疾病。
現代社會流傳著不少害人不淺的觀點:「愛情和婚姻是兩回事,愛情常常毀了婚姻,婚姻也可以毀了愛情」;「享受愛情和享受生活是矛盾的,優秀女子的理想愛情屬於一個高尚的社會,無法和世俗的生活諧調」。
優秀女子的感情負擔太重了。愛得淺了不夠味兒,懷疑不是真正的愛情。愛得太深了又會患得患失,不僅會愛得沒有了自己,還將最終失去所愛的人。說起話來思想很「現代」,真正動真情愛上了一個人又很「傳統」。我在一次會議上曾聽到一位情場得意的老兄發過這樣的感歎:「愈是優秀的女人愈煩人!」
看來,對優秀的女子來說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徹頭徹尾徹裡徹外的「現代」,要麼保留一顆女人的平常的心。
優秀而又幸福的女人多半都有一顆平常的心,她們活得自然而又完整。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的生命倒常常是有缺陷的--儘管這種缺陷也不失為一種美,一種高尚。記不得是哪位先哲說過大意是這樣的話:一個婚事順利的普通人要比一個過獨身生活的天才幸福得多。這話也不是沒有毛病,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
懷有一顆平常的心,就是願意回到家庭中過普通人的但是牢靠的生活,駕馭愛情,充實自己的人生。
所謂用徹頭徹尾徹裡徹外的現代觀念武裝自己,就是為了對付愛情的從屬性和不平等,把人類「最沉重最可怕的一種情感」轉化成一種「輕鬆、自由、信任、豁達」的男女關係。這就是現代愛情的基本特點。
日本一家婦女雜誌《莫拉》曾做了一項調查,為兩種女人打分:一種是以放棄工作專做主婦的山口百惠為代表的溫柔賢惠型;一種是以松田聖子為代表的我行我素型,不放棄職業,不捨棄自我。結果是大多數人更喜歡後者。《兩性差異》一書的作者韋娜說得更直截了當:「對於男女雙方而言,愛情是為生存而戰。」
社會繼續開放,觀念不斷變化,帶來了許多快速而多變的感情問題。婚姻的缺陷暴露得最多,感情的飢渴者和流浪兒最多,情人最多,幾乎衝擊了各種年齡各種階層的人。心裡巋然不動者是少數,已經採取了行動的也是少數,大部分人是心裡有所動或正準備動。至於怎樣動,動的結果如何,那就難說了。
敏感的人總是先動。所以要格外珍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