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分「文吃」和「武吃」,「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有人說,用「蟹八件」拆完一隻蟹至少得半個小時,但是,品蟹除了飲食享受上的追求,還可以細細品味其中的儀式感和文化意義。
  中國人吃蟹的歷史,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周禮》。從《世說新語》「畢茂世雲,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的言語中,可知晉代已把食蟹當做一件風雅事,而且那時吃蟹全靠手和牙齒。直到明代,蘇州一位名叫漕書的人發明了食蟹工具,他創造的錘、刀、鉗三件,既能對付蟹殼,又能讓人把蟹吃得乾淨,大受歡迎,眾人不斷完善下,食蟹工具種類逐漸增多。
  據明代美食書籍《考吃》記載,共有錘、鐓、鑷、斧、匙、叉、刮、針8種,「蟹八件」因此得名,後來剪刀代替了針。食蟹工具被發明之後,每到金秋時節,品蟹除了飲食享受上的追求,更具有了儀式感和文化意義,流傳至今。
          


                         蟹八件
  古人食蟹多是湖蟹,重三兩以上者稱大閘蟹,蟹八件主要用來拆解閘蟹。事實上從明代到清末,食蟹工具越造花樣越多,有十件、十二件,發展到鼎盛時期最多的一套竟多達六十四件,其主要目的是讓官宦富商、文人墨客吃出情趣,品出風雅。
  民初後,隨著時代變遷,蟹八件花樣逐漸減少。梁實秋曾在一篇文章裡回憶,自己小時候在北平前門外正陽樓吃蟹,就只有小木槌、小木墊等三四件。近年來民間傳統工藝復甦,蟹八件重新流行開來。
  古時食蟹工具一般用熟銅製作,考究的用白銀製作,晚清時蘇州大戶人家女兒的嫁妝中則往往有一套金製的蟹八件。從實用角度來說,金雖貴重但硬度不及銀,而熟銅又容易污染食品。現在這些明、清物件都退出餐桌進入古玩行列,成了珍貴的收藏品。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剪:剪刀
  步驟一:將螃蟹腳伸展開,用剪刀將蟹的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逐一剪下。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錘與鐓:腰圓錘與小方桌
  步驟二:將去掉蟹腳的蟹身放於鐓上,用錘在蟹的四周輕輕敲打一遍,使蟹殼和蟹肉分離。錘與鐓這兩件需配合使用,蟹八件的應用步驟實則是七步。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斧:長柄斧
  步驟三:用斧切斷螃蟹的肚臍,並把蟹殼撬開。蟹臍即蟹肚部分的一小塊蓋,公蟹母蟹形狀不同。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刮:刮刀
  步驟四:用刮刀剔除蟹鰓和蟹腸。蟹鰓俗稱「蟹胰」,位於頭胸部兩側,形如眉毛,成條狀排列;蟹腸位於蟹臍中間,呈條狀,這些都是不能食用的部分。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鑷:鑷子
  步驟五:用鑷子夾出蟹心和蟹胃。蟹心位於胸部中央,為一六角形包囊;蟹胃就是蟹殼內連骨的包囊。二者都是極寒的東西,也不能食用。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叉:長柄叉
  步驟六:用叉頂出或勾出蟹腳中的肉。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匙:調羹
  步驟七:用勺挖蟹黃,盛放在蟹殼裡享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紫蓮の翼 的頭像
    紫蓮の翼

    紫蓮の翼

    紫蓮の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