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的季節裡,我總愛沏一壺茶,仰臥在庭院中的搖椅上。天空深邃,雲彩很疏淡,柔柔的幾縷風吹過,金黃色的樹葉簌簌地落了滿地,我的心也隨著這些精靈一齊飄灑,直到很高很遠的地方……
茶是很普通的,茶具也沒有什麼特別,我的技藝也沒有茶藝小姐那樣精湛。但我泡茶時的每個動作都是格外的虔誠,一想到真正的茶道和茶師先哲,就不免恭敬起來。有時候會生出一些疑惑:沒有極品的茶葉,特製的茶具和上等的茶水,我所做的一切還有沒有美感?還能不能稱為茶道?
歷史上有名的茶道大師,在泡茶的時都很講求茶的美感。認為這是契入茶境界的第一步,光極品的茶葉就有很多種分類:龍井,毛尖,烏龍,鐵觀音,碧螺春等等,而且什麼樣的心境喝哪一種茶都有講究。皖南的茶葉不要用浙西的水來泡,劍南的茶也要用本地所產的茶具,這樣才符合茶的精神質地,水土之宜,相得益彰,才能激發出茶最濃郁的味道。
相傳,茶的最初發明者是禪宗的達摩祖師,他在少林寺整整面壁了九年,方思出了茶的妙用。可見,茶與禪是密不可分的。現在很多的茶壺,茶杯上都刻有「禪」,「清心」等字樣,有的茶室中還書有「茶禪一味」。想達摩因茶而成禪,趙州以茶來教化弟子,心中就充滿了感恩。茶的文化內涵和美感,正在此中得到了昇華。
手中的一杯茶已經沖好了,溫熱的感覺從手心一直傳到全身,茶葉散發出了淡淡的清香。只可惜,此時的茶葉還並未完全地舒展開來,都漂在茶水的表面。以前我總認為這是品茶中最沒有美感,最不澄明的時刻。而如今,滿地的黃葉從我的腳下滑過,我終於明白了千利休的苦心。
千利休是日本的茶道祖師,他教導兒子的茶道,不是先去教他該如何沏茶和品茶,而是先從美學入手。他讓兒子每天打掃庭院,兒子做的很認真,每天都把地上的落葉,階上的苔蘚掃得乾乾淨淨,最後真是做到了一塵不染。可千利並不滿意,他走到一棵樹下,輕輕一搖,葉子有落了滿地。他對兒子說:「茶道並不是一塵不染的,落了葉子的庭院有了生命的趣味,充滿了靈性,比起光禿禿的院子是不是更美?」
的確,與自然之美相融合,相映襯才是美學的至高境界。我突然發現我的手中正握著世間最美的東西。
杯中的茶汽在緩緩升騰,氤氳著茶的芳香馥郁,那種清明和香沉彷彿讓我嗅到了遠山雲霧的氣息。看著這片片香茗在杯中慢慢舒展,就能感覺到它們在天地間的孕育。由於某種因緣,它們到了深山中,在土壤裡埋藏許多年,雨露澆灌許多年,再生根發芽許多年,雲霧又浸潤許多年,然後才有了棵棵茶樹。但要製成茶葉,又要經過采,蒸,搗,拍,焙,穿,封等許多道工序。可以說,我們所喝的每一口茶,都是我們與茶葉經過許多許多年而修來的緣分。
一想到這裡,心中就頓生珍愛,感到每一口茶,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這種愛心,讓我想到了另一位茶道大師紹鷗的話:「放茶具的手,要有和愛人分離的心情。」把偉大的愛普及到像茶一樣微小的事物上,心中有柔軟的質地,時時充滿著情感,對卑微的事物,也要像對自己的愛人一樣細心呵護。如此一來,就算沒有很好的茶葉,茶具和茶水,只要你有待人的善意和愛心,也同樣能受到別人的尊敬,因為茶道的至高境界正在於此。
凝視這手中的茶杯,發現茶葉都已經完全伸展開了,紛紛沉到了杯底。突然讓我想到了陸羽。他是中國的茶道祖師,可他卻是個孤兒,相貌醜陋又有口吃,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也許正因為如此,讓他對美感的追求越發強烈,對生活也越發熱愛。正是憑著美感和愛心,陸羽寫出了《茶經》,被後世尊為「茶聖」。
我們應該感謝陸羽,讓我們能從細微的茶葉中發現美,也應該感謝茶葉,讓我們能在清靜的生活中體味愛。喝完了杯中的茶水,已感到生命的氣質得到了昇華。
落葉還在飄落,裊裊的茶香又在升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蓮の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